2018年11月23日下午,文泉会计论坛第97期在401会议室召开,在宋丽梦副教授主持下,河北地质大学杨智杰教授、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敏副教授应邀先后做“理财之道与国计民生”、“写在简牍上的会计”两场学术讲座,带领学院研究生回望渊源流长的会计文明,展望学科视域下的家国治理。
杨智杰博士,河北地质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学术传播中心主任,《河北地质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当代经济管理》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理财思想史、审计与内部控制。讲座中,他分享了“读书明理,名利自在其中”的心得体会,从财富概念与理财概说、政府理财与国家治理、理财之道与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将理财之道娓娓道来,大到家国治理,小到个人幸福生活,深入浅出,并总结学科视域下家国治理的32字箴言“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陈敏博士,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会计系副系主任,在“敦煌经济文书的会计制度与财务思想”及“出土简牍账簿史料整理与研究”等方面造诣深厚。她为大家解读了简牍时期会计史研究的发展,介绍了中国出土简牍账簿史料情况以及湖南出土简牍账簿史料研究情况。据她介绍,自建国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总数达到三十余万枚,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账簿简,时间跨度从战国到秦汉三国两晋,内容涉及记账符号、记账方法、上计制度、记账单位、物价、经济等。里耶秦简中出土现存最早四柱结算法记录,刻齿简反映财务审计与稽核方法;走马楼三国吴简数万枚税简记录了三国孙吴时期税制及税收程序;尹湾汉墓集簿体现了完整的汉代上计制度及汉代县郡财政及经济、人口、佃田情况。研究表明,简牍时期单式记账法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出土简牍账簿文献记录表明汉代商品经济发展处于整体上升而阶段波动的经济发展特征。
(文/图 王贤)